课题 | 测量物质的密度 | 授课人 | 朱文斌 | ||||||||||||||||||||||||
教学目标 | 知识与技能 | 1.通过实验进一步巩固物质密度的概念; 2.尝试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能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 3.学会量筒的使用方法,一是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的方法;二是用量筒测量不规则形状物体体积的方法。 | |||||||||||||||||||||||||
过程与方法 | 1.通过探究活动学会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 2.学会利用物理公式间接地测定一个物理量的科学方法。 | ||||||||||||||||||||||||||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 ||||||||||||||||||||||||||
教学重点: | 量筒的使用方法 | ||||||||||||||||||||||||||
教学难点: | 如何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 | ||||||||||||||||||||||||||
教法与学法: | 实验法 | ||||||||||||||||||||||||||
仪器: | |||||||||||||||||||||||||||
教学过程 | |||||||||||||||||||||||||||
教师行为 | 学生行为 | 备注 | |||||||||||||||||||||||||
一、引入新课 (故事)大家都听说过这样一个故事,曾经有个国王请人做纯金的皇冠,但又担心金匠掺了假,但自己又没足够的证据,于是找阿基米德解决。如果是你,你有办法解决吗? 二、新课讲授 (一) 量筒的使用 1、⑴这个量筒是以什么单位标度的?是ml还是cm3? ⑵量筒的最大测量值(量程)是多少? ⑶量筒的分度值是多少? ⑷图11.4-2中画出了使用量筒时的两种错误,它们分别错在哪里? 教师指导。2、如何用量筒测量形状不规则固体的体积呢? 【教师启发学生】 ⑴把不溶于水的,并能够沉入水底的物体(密度大于水),用“排水法”测量其体积,即利用量筒中前后两次液体的体积差测出物体体积。 ⑵对于不沉入水底的物体,可以用“针压法”测量其体积,即用针把物体压到水中,求出两次液体的体积差就是物体的体积。 ⑶不沉入水底的物体也可用“悬垂法”(或叫坠物法):将量筒中装入适量的水,用细线将石块和物体一起拴好(石块在下,物体在上),先将石块浸没量筒水中,读出体积V1,再将石块和物体一起浸没,读出体积V2,则物体体积V= V2- V1 ⑷当物体体积较大量筒装不下又是不规则物体时,用“溢杯法”:用细线拴住物体,将物体浸没在装满水的溢水杯中,用量筒接住溢出的水,则溢出的水的体积就是物体的体积。 ⑸溶于水或吸水的物体用“埋沙法”,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细纱,摇匀摇平,读出细纱体积V1,将物体放入量筒细纱中浸没,再次摇匀摇平,读出体积V2,则物体体积V= V2- V1 (二) 实验测盐水的密度 事先配制好一些盐水,教师指导。 步骤: 1、用天平测量出烧杯和盐水总质量m1 2、把烧杯中的一部分盐水倒入量筒中,并用量筒读出这部分盐水体积V 3、再用天平测量出剩余盐水和烧杯的总质量m2 4、利用公式计算ρ=m1-m2/V 记录数据的表格
学生进行实验并记录相关数据,算出盐水密度。最后讨论实验结果,总结经验。 (三) 测量形状不规则石块的密度 从测盐水密度得到启发,学生设计此实验。 步骤: 1、用天平测量出小石块的质量m 2、在量筒中装入适量的水,读出水的体积V1 3、把用细线吊着的小石块浸入到量筒的水中,读出水的体积V2 4、利用公式计算ρ= m/ V2- V1 记录数据的表格
学生进行实验并记录相关数据,算出石块密度。最后讨论实验结果,总结经验。 一、学生整理实验器材并完成实验报告。 二、交流与评估 | 学生观察量筒并结合教材18页思考【想想做做】的问题: 学生练习使用量筒测量一下烧杯里水的体积。 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步骤和记录数据的表格,小组间进行交流各自的实验方法,达成共识,确定正确的实验方法。 动手小组实验 动手小组实验 | 启发学习兴趣 体现科学的严谨 | |||||||||||||||||||||||||
课后反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