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西藏民族中学校级公开课教案 | ||||
开 课 人 | 邵雯燕 | |||
开课时间 | 2012.3.22 | 开课班级 | 八2班 | |
课 题 | 我们的社会主义祖国 | |||
本课研究主题 | 教学情境设计与安排对学生知识的理解与知识体系形成的重要作用 | |||
教 案 | ||||
一、教学目标: 1、知道我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了解我国建国以来取得的巨大成就,激发学生爱国、爱党的真实情感; 2、知道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培养学生的开放意识和世界眼光; 3、知道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及现阶段我国的主义矛盾和国际的根本任务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三、教学过程: 1、歌曲引入《走进新时代》 问题:“继往开来的领路人,带领我们走进那新时代,高举旗帜开创未来。”这一句歌词,对青少年学生提出了怎样的要求? 小结:作为青少年要担负起建设祖国的重任,既然如此,我们就有必要了解我国的基本情况以及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引入新课。 2、新授——认识我们的国家 (1)为成就喝彩 ①图片展示:国家经济、国家文化、国家科技、国家地位、综合国力 问题:以上图片和事例说明了说明?中国在世界舞台上展示着一种怎样的形象?其影响涉及哪些领域? 知识点:中国在国际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其国际地位日益提高,是世界上发展最快、变化最大的国家之一。一个和平、合作、负责任的中国形象已经为国际社会所公认。 ②图片显示,衣食住行通讯等方面的变迁 问题:是什么原因使得我们的日常生活发生如此之大的变化? 知识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后,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得到了初步体现。 (2)为不足探索 ①教材P33事例 问题:从以上材料中,我们可以得出哪些结论? 知识点:我们仍面临着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等方面占优势的压力。 ②图片展示,找差距:认清我国的基本国情,压力的具体体现 问题:从中可以得出哪些结论?我们在哪些方面还处于薄弱环节?请你用一句话来概括一下我们国家的基本情况。 知识点:现阶段,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科学技术水平、民族文化素质还不够高;社会主义具体制度还不够完善。我国是发展中国家,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初级阶段即不发达阶段,体现在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从1956年到21世纪五十年代中期,至少100年的时间。 ③认识社会的主义矛盾:图片展示 问题:图中的现象说明了社会生活中的什么问题?温家宝总理的话中所提到的问题反映了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什么?(导致这些问题的原因是什么?)我们该如何解决? 知识点: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国家的根本任务是,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3)为祖国奋斗 视频:建国60周年国庆大阅兵片段 问题:开天辟地、改革开放、世纪跨越、继往开来这几个片段所反映的大事对中国产生怎样的影响?说明了什么问题? 知识点:这几件大事使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不断发展,从胜利走向胜利,这些都有赖于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在各种严峻考验面前,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中流砥柱、不断壮大和发展,一个根本原因就在于有一个明确、科学、不断发展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然而,马克思主义不是静止的,而是随着实践、科学和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富于创新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创立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取得了相当大的成绩和进步,究其原因在于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问题:在我们认清国际形势、认识到我国的基本国情之后,作为新事情的建设者,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关键根本的需要怎么做? 知识点: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也就是要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3、总结 品成就——我国的国际地位 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体现 思不足——我国面临的国际压力 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谋发展——高举旗帜开创未来 国际地位——成绩 危机 国家情况——成效 初级阶段、主要矛盾 高举旗帜 4、相关练习 | ||||
教 学 反 思 | 从本课研究主题来看教学情境的安排与设计对学生知识的理解与知识体系的形成有着重要的作用,而且基本达到了教学目标的要求。但是教师设计的教学情境多,教师讲授内容较多,教师预设内容多,而学生生成的东西少,整堂课显得学生参与不多,师生互动较少,为此,教师可以在课前安排学生以小组的形式搜集相关资料,将课堂交给学生,由学生主持“成就”、“不足”,教师进而进行点拨、贯穿知识点,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提问可以细化,更有针对性,给学生铺设平台,将教学资源充分利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