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教育教学>>教学工作>>教案课件
在临摹中感受2(美术章龙虎)
发布时间:2015-03-28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高建英
 
常州西藏民族中学校级公开课教案
开课人 章龙虎 日期 2015.4.3 班级 七4
课    题 在临摹中感受2
本节课关于教学策略的研究主题 采用分析讨论、演示讲解、临摹实践等不同方法,在临摹中感受名画的魅力。运用作品比较,让学生自己发现大师作品的风格,并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通过临摹体验,让学生学会观察、反思,激发自己的表现能力
教       案
1.  导入
回顾:
复习人物肖像画中的肖像比例关系,巩固三庭五眼。还有谁知道关于人体比例的一些知识吗?
揭示课题:在临摹中感受
2.  新授
分析讨论:
当我们所画的人物看起来不太满意时,可能是人物头部与整个身体相比不和谐。想要准确的表现人物身体比例,绘画中常常以头作为长度单位,仔细分析P13人体比例图表,你会发现哪些规律?
小组运用图片,讨论探究头与身体的比例关系,并请同学做模特,验证探究的结果。
交流小结
a小组:成人的比例分析,15岁7个半成人头高;10岁7个成人头高;
b小组:儿童的比例分析,5岁6个成人头高;3岁5个成人头高……
c小组:请班级同学做模特,验证人物的比例。请班级最高、最矮、中等的进行验证,巩固人物比例关系。
讨论验证
为了便于记忆和应用,人们将头与人体的比例归纳为几句话:站七、坐五、蹲三半;头一、肩二、身三头。
分析画家德加的《作品练功房》,做垂直线,画出人物动态的重心,以头为单位,寻找比例关系,验证运动中人物的比例变化。
教师示范如何用大拇指测量:笔尖瞄准、手臂伸直、锁定肘部。
请班级一名同学站于讲台前当模特,摆出不同的姿势,请大家验证所记口诀。大家以铅笔为工具,用铅笔比出头的长度,并以它为度量单位建立起身体各部分的相对长度关系。
探究分析
艺术家都具有各自的绘画风格,经过自我表现,其画笔下的人物都重新有了新的生命!验证大师笔下人物的比例变化,为什么出现这样的视觉效果?
讨论:我们如何向大师学习呢?具体点说什么是变体画呢?
从大师名作开始,打开我们的眼界与心智。通过自省,成为一个观察者,临摹大师的作品,阅读大师的思想,而不是仅仅复制大师的风格,对古典大师的作品进行多种形式的模仿,跟随大师,用新的方法看事物,并给予自己充足的时间,让自己在临摹中得以发展。
变体画就是把一幅原有的作品改变作画的方法,改变作画的工具,改变一点画面的内容,所画出的新作品就是变体画!
探讨交流
讨论:怎样才能完成变体画?
变体画的空间很大,可以是构图的改变、角度的改变、造型的改变、色调的改变,也可以是画质上的改变。分析《酣睡的收割者全家》的不同版本。
米勒:其作品中则呈现了一种安谧祥和的生命感受,作品以农村生活为原貌进行创作,注意了农民劳作后休息时的具体细节,使作品充满生活内涵,具有一种精神构思与乡村品质。
凡·高:一生都对米勒崇拜备至。米勒对大地耕耘者纯朴的颂歌,唱彻了
凡·高整个艺术生涯。阳光里的大自然,朴素的风景,长满庄稼的田地,灿烂的野花,村舍,以及身边寻常和勤苦的百姓们。1890年1月,凡·高在圣雷米复制《午休》,男子和妇女的睡姿反映甜蜜的梦想,牛和马远距离地享受安静、温暖的中午时间。画家巧妙地运用身体语言传达出画里人物的心情,突显意图。
毕加索:画中的人物,都十分壮硕健康,充满自然的力与美,原始而奔放。
在严谨的造型中,用夸张的手法表达宏伟磅礴的气氛。
欣赏感悟
艺术家把原有的画用新的手法重新画过,画出面目一新的变体画!临摹变体画,是一种艺术的实验,为我们向大师学习提供了新的探索空间。我们可以在大师作品中抽取一种元素进行改变,也可以只保留某些元素,加入更多的自我表现,让临摹这种学习行为变成创作行为。
学生作业
1.   作业内容:
根据《沙滩上奔跑的女人》进行一幅变体画练习。
2.   基本要求:
改变构图,保留大师作品中的其他元素,进行临摹。
3.   个性要求:
在大师作品中抽取任何一种元素进行改变,加入更多的自我表现。
展示评价
学生展示自己的临摹作品,互评及教师点评。同学交流临摹的体会,是对课程的回顾,回顾交流中加深了对绘画过程的理解,巩固知识要点,加强学生的学习创作意识。
四、相关链接
    节选:像艺术家一样思考
向大师学习,理解他们的思想,而不是仅仅复制他们的风格。让他们来教你如何用新方法看事物,看到真实事物之美;让他们教你如何冲破陈规旧俗,开创新的境界。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西藏民族中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 常州市钟楼区清潭西路156号 电话:051968867556 传真:0519-68867578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