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教育教学>>教学工作>>教案课件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校级公开课教案(语文徐俊)
发布时间:2014-09-19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高建英
 
常州西藏民族中学校级公开课教案
开 课 人 徐俊
开课时间 2014年6月3日 开课班级 八(1)
课    题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本课研究对象 和美课堂初探
教       案
教学目标:
1、能借助创设的情境,在浏览文章的基础上积累文中生字词语。
2、能通过对文章的自主学习,了解作者观点,学习做一个富有创造力的人。
3、能培养“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的思维方式,放飞想象,积极创新。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与创造态度。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前铺垫,注意节奏,短一些!)
师:今天,我们共同来学习美国实业家罗迦·费·因格的文章《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二)研读——感知
师:说得不错。只要我们有一颗愿意创造的心,我们就会发现“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那么我们是愿意创造的人么?
预设:生:是。
师:那太好了。既然我们今天讨论“事物的正确答案”,那么,有答案就会有问题。作者在文中向我们提了几个主要问题呢?
预设:生:提了5个问题。
生:有3处是主要问题:一、“对于上面这个问题,你是怎样回答的呢?”二、“创造性的 思维又有哪些必需的要素呢?”三、“这种创造性的思维是否任何人都具备呢?是否存在富有创造力和缺乏创造力的区别呢?”
师:这些问题需要我们回答吗?
预设:生:不需要,作者自己回答了。
师:对,这种自问自答的问话形式,叫设问句。大家不妨自己读一读这几个设问句,看看用设问句有什么好处?
预设:生:能引起我们阅读的兴趣。
生:能引起我们的思考。
师:说的都很好。但是,这篇文章中的这几个设问句还有什么好处呢?“正确答案不止一个”哦。
预设:生:这几个问题恰好是作者要论说的几个方面。
生:这几个问题表示了作者思路的转换。
(三)细读——感悟
师:非常好!这几个设问句不但有吸引读者、激发思考的作用,还有标示全文结构的作用。同学们非常聪明,那么,就让我们随同作者看看他是如何一一解答这些问题的吧。作者认为第一个问题的答案是什么?
预设:生:四种答案都对!
师:为什么会“四种答案都对”呢?
预设:生:因为看图形的角度不同,所以,四种答案都对。
 师:就这一个答案吗?我们也换一个角度看这个“问题”,知道为什么“四种答案都对”了吗?
预设:生:这个题目太宽了。如果说选出一个由两种线条构成的图形,那就只能选D。
师:对!那么,形成“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的原因除了角度不同,还有哪些呢?
预设:生:时间不同。原来对的可能就不对了。
生:地点不同。适用于这里的,不见得能用于那里。
生:心情不同。同一个人看待同一样事物因为心情变了,对这个事物的态度也会改变的。
师:因为生活是多姿多彩的,所以事物的正确答案也就是丰富多样的。那有没有什么是不变的,答案就是唯一的呢?
生:数学问题。
师:是的,纯数学问题的答案一般说来应该是唯一的,好!老师今天就考大家一道容易的“数学题”:10-1=?
预设:生:10-1=9
师:对!不过,咱们今天不是真正地解数学题,如果联系生活进行思考。这个问题的答案是——
预设:生:10-1=0,“10”去掉“1”剩下的就是“0”。
生:10-1=0,树上有十只鸟,打掉下一只,其他的都飞走了。
生:10-1=1,汉字的“十”,去掉中间的竖——“1”, 留下的是汉字“一”。
生:10-1=10,鱼缸中有10条鱼,死了1条,还有10条。
生:10-1=1,房间里有10支蜡烛,风吹灭了1支, 主人赶紧关上窗,到天亮时,就只剩1支。……
师:要说下去,还有很多。因为这样一道算式用在生活中的不同领域,就产生了不同的答案。那么我们先前为什么没有意识到这么多答案呢?那是因为我们还不曾有意识地或者习惯于创造性的思考问题。这就要让我们共同来了解作者对第二个问题——“创造性的思维又有哪些必需的要素”的解答。(读5-7小节)
预设:生:创造性思维需要汲取知识和活用知识。
师:都知道活用知识必须先汲取知识,但作者为什么没有举例子说明汲取知识的重要性,却在说明活用知识的重要性时举了两个例子?
师:那为什么要举两个例子证明活用知识很重要?
预设:生:作者举的约翰·古登贝尔克和罗兰·布歇内尔的例子并不相同,前一个例子强调的是知识的组合能产生新的认识;后一个例子则是在某一种事物的用途上展开想象,从而有了新发明。
师:举例论证,是指运用典型事例来证明论点的方法。举形象生动的例子更好为论点提供了一个有力的论据,更具说服力。你能不能再举一个例子来证明活用知识的重要性?
师:原来如此。看来创造性思维有赖于广泛地汲取知识并灵活地运用知识。还有赖于什么?
预设:生:想象力。
生:不迷信书本或者老师。
生:勇于实践。
生:乐于提问题。
生:有自信心。
师:说得很好。是的,创造性思维不但要靠知识,更要靠我们有创造的热情和方法。有时候,阻碍我们创造性思维的不是别人,恰是我们自己。因为我们习惯于某种思维方式,这使得 我们在即将获得全新的世界时止步了,这就是思维定势。老师考大家一个问题,请同学们小组合作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把它们组合成有意义的图形,给你的创作取个名字,别忘了给配上简洁生动一百字左右的解说词。预设:
              … …
师:大家的组合方法还有很多,看来我们已经都是善于进行创造性思维的人了。那么,这种创造性的思维是否任何人都具备呢?是否存在富有创造力和缺乏 创造力的区别呢?请看书。
预设:生:创造力人人具备,那是一种潜力不被人所察觉。富有创造力的人坚信自我,缺乏创造力的人压制自我。
生:富于创造力的人留意自己细微的想法。还能不断学习新知识,并运用知识。
师:是的,任何人都拥有创造力,我们就是富有创造力的人。让我们把课文的最后一段齐读一遍。
预设:生:(读课文)“任何人都拥有创造力,首先要坚信这一点。关键是要经常保持好奇心,不断积累知识;不满足于一个答案,而去探求新思路,去运用所得的知识;一旦产生小的灵感, 相信它的价值,并锲而不舍地将它发展下去。如果能做到这些,你一定会成为一个富有创造性的人。”
师:“一旦产生小的灵感,相信它的价值,并锲而不舍地将它发展下去。”就会富有创造力,你同意吗?
预设:生:我不同意。如果开始选择的道路是错误的,锲而不舍地走下去,只会越走越错。
生:我也不同意。产生小的灵感,要进行验证,否则也不会成功。
(四)读写——拓展
师:学习了《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后,大家都能有自己的观点和主张了,这非常好。我们已经是富有创造力的人了吗?就让我们再来展示一下自己的创造力吧。
师:现在开始分男女生进行竞赛。第一题:四根火柴能形成一个“口”字,如果不断地添加火柴,你能组成什么字呢?请同学们自由上黑板写,时间2分钟。
预设:生:(自由上黑板 写,几乎全班学生都在黑板上写了字,有些学生还多次上黑板写字)田、日、申、否、回、中等等
师:太多了,这块黑板上写下了大家的创造力,我们已经数不出多少来决定输赢了。不过,输赢这会儿也不那么重要了,是吧?
预设:生:(笑)
师:同学们,生活中事物的答案是丰富多彩的,解决问题方法和途径是多种多样的。我们处在一个激情似火的时代,创新是人类文明最美丽的花朵,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创新是知识经济的不尽资源与动力,创新也是个人成功的最佳途径,创新是从观念到行动的革命,创新需要有境界、有气魄、有胆量。我真诚祝愿同学们今后的日子里,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更要学会创造,早日成为祖国栋梁之才。
(五)作业——延伸
请同学们以课文创造性思维的必须要素之一为论点,充分运用了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以及一些成语、典故,给文章添加一个自然段。
  要求是:立意新颖,不流于俗套;紧扣中心,有一定深度;语言简明,150字左右。
 



情景导入部分:图片激趣,引发学生创造性思考的兴趣。希望营造和谐愉悦的气氛,让学生在审美过程中感悟。但资源有些重复,这里让学生展开思考,不失为良策。
《语文课程标准》并不要求淡化基础教学,只是强调在动态的语言环境中学习语法、修辞知识。这里关于设问句的作用的讨论,不仅就一般意义的了解了设问句的用途,而且理清了作者的思路,还因地制宜地激发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一举多得。
研读感知部分:就文中的问题进行多维思考,学生就地取材,乐于思考。由文中提到的数学问题进行创造思维练习,并让学生及时体会创造的快乐。
细读感悟部分:让学生展开想象,深入思考文章选材的用意。就文本中所提到的内容进行深入思考,拓宽了创造思维所需因素的范围。学生此时的创造思维状态已渐入佳境。如果能适时鼓励,围绕议论文知识将深入些,学生收获将更高。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西藏民族中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 常州市钟楼区清潭西路156号 电话:051968867556 传真:0519-68867578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