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号 |
常州西藏民族中学
校级课题申报·评审书
课 题 名 称 藏族学生汉语学习中
错别字成因与对策的研究
学 科 分 类 语 文
课 题 负 责 人 徐 俊
填 表 日 期 2013年9月
拟 结 题 时 间 2014年6月
常州西藏民族中学教导处制校级课题申报·评审书
课 题 名 称 藏族学生汉语学习中
错别字成因与对策的研究
学 科 分 类 语 文
课 题 负 责 人 徐 俊
填 表 日 期 2013年9月
拟 结 题 时 间 2014年6月
一、课题研究人员基本情况
主持人姓名 | 徐俊 | 性 别 | 男 | ||||||
民 族 | 汉 | 出生年月 | 1978.8 | 行政职务 | |||||
专业技术职称 | 中一 | 研究专长 | 实案研究 | ||||||
最后学历 | 本科 | 最后学位 | |||||||
联系电话 | 13584385216 | 电子信箱 | Xujun300@{域名已经过期} | ||||||
课题组核心成员基本情况(限填8人,含主持人) | |||||||||
姓名 | 专业技术职称 | 研究专长 | 在课题组中的分工情况 | ||||||
徐俊 | 中一 | 教育教学 | 组长、组织管理 课题方案的实施 |
||||||
崔夕凤 | 中高 | 语文 | 副组长、理论的收集、整理 课题方案的实施 |
||||||
高建英 | 中高 | 语文 | 课题方案的实施 | ||||||
毛丽 | 中一 | 语文 | 实施 | ||||||
胡燕萍 | 中一 | 语文 | 实施 | ||||||
朱琴 | 中一 | 语文 | 实施,宣传报道实施 | ||||||
课题主持人曾担任过哪些教育科研项目研究,完成情况如何 | |||||
课题级别 | 课题名称 | 批准时间 | 在课题中的分工 | 完成情况 | |
市级 | 注重心理调适,提高内地西藏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 2007.9 | 对心理问题进行分析归类 | 好 | |
发表的主要论文 | 论文或著作名称 | 出版部门或发表报刊 | 日期 | ||
二、课题设计论证
1、选题:本课题研究现状述评、选题的意义和研究价值。2、本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主要观点和创新之处。3、本课题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和实施步骤4、本课题研究基础:已有相关成果,主要参考文献(限填10项)。(请分4部分逐项填写,限2500字内,可附页) 一、题研究现状述评、选题的意义和研究价值。 大力提倡双语教学的今天,学习汉语成了藏族学生的一项重要学习任务。藏语是表音语言,汉语是表意语言。表音语言就是用字母写成的,一看就让人基本会读的语言。比较注重构词法,用特定的字母组合形成一个含义,还可以引申,通过词形变换来表达不同的词性、语态和时态。表意语言不是用字母写成的,但是一看就基本明白意思了。可是不会读怎么办?于是就产生了拼音这个过渡工具。中国的形声字比较好,既能读音,又能表意,但这些读音单元是不能和其他读音单元拼起来去读作其他字的。由于汉字的繁多和部分汉字有些相似,不但使藏族学生掌握汉语感到吃力,而且掌握汉字也感到吃力。因此,用字往往有写错别字的现象。那如何解决此问题呢? (一)从识字量分布及各学段侧重点不同来看 1.大识字量难掌握 纵观新课程标准下的藏族学生识字量,需认识常用字3500个,其中会写2500个。第一、二学段需要掌握的常用字达到了整个小学阶段识字量的80%左右。 这样一个庞大的数字,对于藏族的藏族学生来说有相当大的难度,藏族学生很难牢固掌握,“返生率”自然就很高。特别是同音字、形近字,对于积累不够丰富的低段藏族学生来说,产生混淆更是在所难免。进入中学后,习作教学刚刚起步,需要大量汉字的输出,生字多笔少画、张冠李戴的现象就更加凸显。那么到了高年级,错别字现象自然更加突出。 2.重心转移轻识字 进入第四学段,语文课程标准中对于阅读与习作的要求更高了,教学的重心也随之迁移,识字量相对减少只占了20%。因此,老师在教学中往往轻视了识字这一块的教学。将识字的任务放在课前的预习作业、课后的抄写听写作业之中,上课时只是一笔带过。特别是对于字体非常细微的部分,如果没有教师的提醒或训练就往往会忽略。 (二)从学习能力的角度来看 1.联系识字出偏差 很多时候,藏族学生会将一个字跟它所组成的词相联系进行记忆。在一定程度上,这样的做法是有积极意义的,但是也常会造成识字上的偏差。就如“胆怯”的“胆”,从字面上理解这个词,是跟人的心理活动有关,因此很多孩子在写的时候会将“月字旁”,写成“竖心旁”,而且这种潜意识在他们的脑中特别的强烈,每每写到这个字时就特别容易出错。 2.生字运用有欠缺 对藏族学生的习作进行了一次错别字的调查。调查中发现:在一篇习作中,错一个的有10人;错2-3个的有15人;错4个及以上的有18人。有50%以上的藏族学生习作中出现错别字。 就如一位藏族学生在文中这样写道:“瞧,我那个糊图鬼妹妹。”用同音字“图”代替了正确的 “涂”;又如“我听到这声音,连汗毛都坚起来了呢!”,“竖”字误用形体相近的“坚”代替。可见,藏族学生生字词正确的运用能力还有所欠缺。只有让藏族学生尽可能多的运用已经学过的字词,才能让藏族学生掌握更多的词汇,习作时也才能少写或不写错别字。 3.阅读理解较薄弱 在阅读题中,我们常会发现藏族学生对于“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此类的题目,不求甚解,出现让人哭笑不得的解释。就如:“喜出望外”一词,一些藏族学生在解释中这样写道:“高兴得把头往外面看。” 很显然藏族学生就字解字,因此造成更多错别字的产生。所以笔者以为当藏族学生阅读理解能力越强,思维能力越强,也能更好地帮助藏族学生理解字词,积累词语,从而有效地抑制错别字的产生。 (三)从学习习惯、态度的角度来看 1.检查习惯没养成 作业完成后藏族学生缺少应有的检查。我们班一个孩子课堂上发言踊跃,思维敏捷,但在作业中的表现却不尽满意,往往在最简单的看拼音写词语中不细心,不是多一笔,就是少一笔,或者写成别字。就如“盏”字,上面少了一横;如“滴”右半部分写成“商”。作业发下去后马上就改正好了,说明他并不是不会做,而是没有检查。 2.学习态度不端正 有的藏族学生上课不认真听讲,经常在座位上做小动作,对所学的字词一知半解,听写时写错了,订正也是草草了事,再做还是错;有的藏族学生遇到不认识的字或记不清的字,往往懒得去查字典,也不询问同学,随便写一个字顶替,对于错别字视而不见或习以为常;有些藏族学生书写潦草,也十分容易造成错别字的产生。 (四)从外界环境的影响来看 如今,社会用字的不规范,也是造成藏族学生错别字形成的一大原因。大街上各式各样的广告牌、标语牌随处可见,只要我们细心观察一下就能发现:有的是故意为之,有的是用谐音乱改成语,但都没有在别字上打双引号作提醒。于是,大量错别字就不可避免地进入学生的视野,混进学生的大脑中,给汉字储备量相当有限的藏族学生带来一、产生错别字的原因; (五)从心理研究来看 1、浮躁好动,注意分散。 现在的孩子生活好,身体健壮,活泼好动,坐不住,心不稳,注意力就特别容易转移,观察、感知事物浮光掠影,粗枝大叶,不求准确,这对于学习那些区别细微的汉字十分不利,一不小心就会出错。比如,常有学生把“已经”写成“己经”,把“侍从”写成“待从”,等等。询问原因,他们都毫不觉察地认为写的就是那个字。 2、惰性心理,随意而为。 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习惯懒惰,遇到不会的字词不查字典辞书,不问老师同学,随意找一个音同或音近的字代替,结果成了错别字。调查发现,学生把“深明大义”写成“深明大意”,把“不可思议”写成“不可思意(异)”,把“不知怡阿谁”写成“不知移(贻)阿谁”等等,均属此类心态使然。 3、抑制作用,心理暗示。 在日常教学中,我还发现一类有趣的现象,有些错别字的出现,是因为识记前面的字词对识记和回忆后面的字形成了干扰,或者后面的字词对保持和回忆前面的字词产生了干扰,导致了错误的发生,这在心理学上分别叫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如,学生把“愧疚”写成“愧”,把“犹豫”写成“犹”等就是前摄抑制作用,把“俭朴”写成“检朴”,准备后写“抱打不平”,脑子里想着这个词,就把前一个词“报答”写成了“抱答”等,则是倒摄抑制的作用。 二、课题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和实施步骤 (一)比较汉字笔画;(二)分析合体字的组成部分; (三)掌握偏旁的作用;(四)注意字义; (五)掌握历史背景;(六)掌握多音字的用法; (七)学生要勤学多练; 三、采取了以下几种策略。 (一)落实到字,“巧”中化解 (二)关注运用,“趣”字领路 (三)态度说话,“动”“静”结合 四、研究基础 1、已进行了一些调查和资料的收集、准备。 2、主要参考文献 [1]马镇兴错别字成因及分类举要 编辑之友 1996,(03) [2]刘文富,解伦锋 中学生错别字研究 安徽文学(下期) 1999,(03) [3]黄荣华 中学生错别字现象及其教学对策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04) [4]商清华初中学生读写错别字问题与对策黑龙江教育 2000,(Z1) [5]彭志雄 常见别字的分类及其更正的理论分析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1,(04) [6]张瑞霞 学生写错别字的原因及纠正措施 黑龙江教育 1997,(03) [7].黄长法及黄水琴.小学生错别字的心理成因[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8(10):7-9. [8].郑继娥.20年来现代汉字形近字研究的考察[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2010(10). |
三、完成课题的可行性分析
负责人和主要成员曾完成哪些研究课题;研究成果的实践价值;完成本课题的研究能力和时间保证;资料设备;科研手段等。 1、 领导重视 学校对本课题的研究非常重视。学校一直对课题的开展进行科学地引导;在课题付诸实践中进行了适切性指导。 2、 注重队伍建设,提高科研水平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对研究小组成员进行培训。小组成员也将积极地开展交流,讨论研究中遇到的问题,并及时撰写研究成果。 3、 重视考核、评价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将十分重视对评价方面的研究。对学生心理问题的发现和搜集要及时进行整理分析,并研究相关对策,付之实践,由学生及时反馈意见。 4、研究的资料设备,科研手段方面。 研究资料主要由网上数据库以及图书馆、资料室的报刊、杂志、书籍等,具体研究方法为文献研究法、经验总结法、个案研究法、问卷调查法。 |
1、主要研究阶段及阶段性研究目标
主要研究阶段 | 完成时间 | 课题组成员分工 | 阶段成果形式、数量 |
准备阶段 | 13.9-13.10 | 课题组成员收集研究资料,共同学习 | 形成书面研究计划 |
实施阶段 | 13.11-14.3 | (1)邀请有关专家来校讲学 (2)搜集学生错别字类型,并进行分析归类 |
成因研究 发表论文 |
总结阶段 | 14.4-14.6 | (1)召开课题组会,分析总结研究得失 (2)收集资料,汇编对策 (3)总结、提高、撰写研究报告 |
撰写课题研究报告 相关研究论文数篇 |
2、最终研究目标和最终完成时间
最终研究成果形式和数量 | 预期达到的目标 | 承担者 | |
课题研究报告一篇 过程材料:1.课前“练兵”,轻松掌握2.略施小“错”,字典帮忙3.放大字号,突出笔画4.借助色彩,突出结构5.追本溯源,辨别字形 论文,案例分析 |
针对藏族学生错别字成因提出科学、合理、有指导意义的材料和策略 积累材料,为研究提供保证,同时有研究成果 相关课题的论文多篇 |
徐俊 高建英、胡燕萍、徐俊、朱琴、崔夕风 高建英、胡燕萍、徐俊、朱琴、崔夕风 |
|
本课题完成的时间: 2014年6月 |

申报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