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教育教学>>教科研工作>>课题研究
校级课题《藏族学生汉语学习中错别字成因与对策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4-09-26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高建英
 
编号  
 
 
 
 
 
 
常州西藏民族中学
校级课题申报·评审书
 
 
 
 
 
课  题  名  称  藏族学生汉语学习中 
错别字成因与对策的研究  
 
学  科  分  类               
 
课 题 负 责 人                 
 
填  表  日  期    20139      
       
拟 结 题 时 间    20146      
 
 
 
 
 
常州西藏民族中学教导处制
 
一、课题研究人员基本情况
主持人姓名 徐俊 性   别
民  族 出生年月 1978.8 行政职务  
专业技术职称 中一 研究专长 实案研究
最后学历 本科 最后学位  
联系电话 13584385216 电子信箱 Xujun300@{域名已经过期}
课题组核心成员基本情况(限填8人,含主持人)
姓名 专业技术职称 研究专长 在课题组中的分工情况
徐俊 中一 教育教学 组长、组织管理
课题方案的实施
崔夕凤 中高 语文 副组长、理论的收集、整理
课题方案的实施
高建英 中高 语文 课题方案的实施
毛丽 中一 语文 实施
胡燕萍 中一 语文 实施
朱琴 中一 语文 实施,宣传报道实施
       
       
       
       
       
       
       
                   
 
 
 
 
 
课题主持人曾担任过哪些教育科研项目研究,完成情况如何
课题级别 课题名称 批准时间 在课题中的分工 完成情况
市级 注重心理调适,提高内地西藏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2007.9 对心理问题进行分析归类
发表的主要论文 论文或著作名称 出版部门或发表报刊 日期
     
     
     
     
           
 
二、课题设计论证
1、选题:本课题研究现状述评、选题的意义和研究价值。2、本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主要观点和创新之处。3、本课题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和实施步骤4、本课题研究基础:已有相关成果,主要参考文献(限填10项)。(请分4部分逐项填写,限2500字内,可附页)
一、题研究现状述评、选题的意义和研究价值。
大力提倡双语教学的今天,学习汉语成了藏族学生的一项重要学习任务。藏语是表音语言,汉语是表意语言。表音语言就是用字母写成的,一看就让人基本会读的语言。比较注重构词法,用特定的字母组合形成一个含义,还可以引申,通过词形变换来表达不同的词性、语态和时态。表意语言不是用字母写成的,但是一看就基本明白意思了。可是不会读怎么办?于是就产生了拼音这个过渡工具。中国的形声字比较好,既能读音,又能表意,但这些读音单元是不能和其他读音单元拼起来去读作其他字的。由于汉字的繁多和部分汉字有些相似,不但使藏族学生掌握汉语感到吃力,而且掌握汉字也感到吃力。因此,用字往往有写错别字的现象。那如何解决此问题呢?
(一)从识字量分布及各学段侧重点不同来看
1.大识字量难掌握
纵观新课程标准下的藏族学生识字量,需认识常用字3500个,其中会写2500个。第一、二学段需要掌握的常用字达到了整个小学阶段识字量的80%左右。
这样一个庞大的数字,对于藏族的藏族学生来说有相当大的难度,藏族学生很难牢固掌握,“返生率”自然就很高。特别是同音字、形近字,对于积累不够丰富的低段藏族学生来说,产生混淆更是在所难免。进入中学后,习作教学刚刚起步,需要大量汉字的输出,生字多笔少画、张冠李戴的现象就更加凸显。那么到了高年级,错别字现象自然更加突出。
2.重心转移轻识字
进入第四学段,语文课程标准中对于阅读与习作的要求更高了,教学的重心也随之迁移,识字量相对减少只占了20%。因此,老师在教学中往往轻视了识字这一块的教学。将识字的任务放在课前的预习作业、课后的抄写听写作业之中,上课时只是一笔带过。特别是对于字体非常细微的部分,如果没有教师的提醒或训练就往往会忽略。
(二)从学习能力的角度来看
1.联系识字出偏差
很多时候,藏族学生会将一个字跟它所组成的词相联系进行记忆。在一定程度上,这样的做法是有积极意义的,但是也常会造成识字上的偏差。就如“胆怯”的“胆”,从字面上理解这个词,是跟人的心理活动有关,因此很多孩子在写的时候会将“月字旁”,写成“竖心旁”,而且这种潜意识在他们的脑中特别的强烈,每每写到这个字时就特别容易出错。
2.生字运用有欠缺
对藏族学生的习作进行了一次错别字的调查。调查中发现:在一篇习作中,错一个的有10人;错2-3个的有15人;错4个及以上的有18人。有50%以上的藏族学生习作中出现错别字。
就如一位藏族学生在文中这样写道:“瞧,我那个糊图鬼妹妹。”用同音字“图”代替了正确的
“涂”;又如“我听到这声音,连汗毛都坚起来了呢!”,“竖”字误用形体相近的“坚”代替。可见,藏族学生生字词正确的运用能力还有所欠缺。只有让藏族学生尽可能多的运用已经学过的字词,才能让藏族学生掌握更多的词汇,习作时也才能少写或不写错别字。
3.阅读理解较薄弱
在阅读题中,我们常会发现藏族学生对于“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此类的题目,不求甚解,出现让人哭笑不得的解释。就如:“喜出望外”一词,一些藏族学生在解释中这样写道:“高兴得把头往外面看。”
很显然藏族学生就字解字,因此造成更多错别字的产生。所以笔者以为当藏族学生阅读理解能力越强,思维能力越强,也能更好地帮助藏族学生理解字词,积累词语,从而有效地抑制错别字的产生。
(三)从学习习惯、态度的角度来看
1.检查习惯没养成
作业完成后藏族学生缺少应有的检查。我们班一个孩子课堂上发言踊跃,思维敏捷,但在作业中的表现却不尽满意,往往在最简单的看拼音写词语中不细心,不是多一笔,就是少一笔,或者写成别字。就如“盏”字,上面少了一横;如“滴”右半部分写成“商”。作业发下去后马上就改正好了,说明他并不是不会做,而是没有检查。
2.学习态度不端正
有的藏族学生上课不认真听讲,经常在座位上做小动作,对所学的字词一知半解,听写时写错了,订正也是草草了事,再做还是错;有的藏族学生遇到不认识的字或记不清的字,往往懒得去查字典,也不询问同学,随便写一个字顶替,对于错别字视而不见或习以为常;有些藏族学生书写潦草,也十分容易造成错别字的产生。
(四)从外界环境的影响来看
如今,社会用字的不规范,也是造成藏族学生错别字形成的一大原因。大街上各式各样的广告牌、标语牌随处可见,只要我们细心观察一下就能发现:有的是故意为之,有的是用谐音乱改成语,但都没有在别字上打双引号作提醒。于是,大量错别字就不可避免地进入学生的视野,混进学生的大脑中,给汉字储备量相当有限的藏族学生带来一、产生错别字的原因;
(五)从心理研究来看
1、浮躁好动,注意分散。
    现在的孩子生活好,身体健壮,活泼好动,坐不住,心不稳,注意力就特别容易转移,观察、感知事物浮光掠影,粗枝大叶,不求准确,这对于学习那些区别细微的汉字十分不利,一不小心就会出错。比如,常有学生把“已经”写成“己经”,把“侍从”写成“待从”,等等。询问原因,他们都毫不觉察地认为写的就是那个字。
    2、惰性心理,随意而为。
    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习惯懒惰,遇到不会的字词不查字典辞书,不问老师同学,随意找一个音同或音近的字代替,结果成了错别字。调查发现,学生把“深明大义”写成“深明大意”,把“不可思议”写成“不可思意(异)”,把“不知怡阿谁”写成“不知移(贻)阿谁”等等,均属此类心态使然。
3、抑制作用,心理暗示。
    在日常教学中,我还发现一类有趣的现象,有些错别字的出现,是因为识记前面的字词对识记和回忆后面的字形成了干扰,或者后面的字词对保持和回忆前面的字词产生了干扰,导致了错误的发生,这在心理学上分别叫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如,学生把“愧疚”写成“愧”,把“犹豫”写成“犹”等就是前摄抑制作用,把“俭朴”写成“检朴”,准备后写“抱打不平”,脑子里想着这个词,就把前一个词“报答”写成了“抱答”等,则是倒摄抑制的作用。
二、课题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和实施步骤
(一)比较汉字笔画;(二)分析合体字的组成部分;
(三)掌握偏旁的作用;(四)注意字义;
(五)掌握历史背景;(六)掌握多音字的用法;
(七)学生要勤学多练;
三、采取了以下几种策略。
           (一)落实到字,“巧”中化解
            (二)关注运用,“趣”字领路
            (三)态度说话,“动”“静”结合
四、研究基础
1、已进行了一些调查和资料的收集、准备。
2、主要参考文献
[1]马镇兴错别字成因及分类举要 编辑之友 1996,(03)
 [2]刘文富,解伦锋  中学生错别字研究  安徽文学(下期) 1999,(03)
 [3]黄荣华 中学生错别字现象及其教学对策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04)
 [4]商清华初中学生读写错别字问题与对策黑龙江教育  2000,(Z1)
 [5]彭志雄  常见别字的分类及其更正的理论分析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1,(04)   
 [6]张瑞霞 学生写错别字的原因及纠正措施 黑龙江教育 1997,(03)
 [7].黄长法及黄水琴.小学生错别字的心理成因[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8(10):7-9.
 [8].郑继娥.20年来现代汉字形近字研究的考察[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2010(10).
 
三、完成课题的可行性分析
负责人和主要成员曾完成哪些研究课题;研究成果的实践价值;完成本课题的研究能力和时间保证;资料设备;科研手段等。
1、    领导重视
学校对本课题的研究非常重视。学校一直对课题的开展进行科学地引导;在课题付诸实践中进行了适切性指导。
2、    注重队伍建设,提高科研水平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对研究小组成员进行培训。小组成员也将积极地开展交流,讨论研究中遇到的问题,并及时撰写研究成果。
3、    重视考核、评价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将十分重视对评价方面的研究。对学生心理问题的发现和搜集要及时进行整理分析,并研究相关对策,付之实践,由学生及时反馈意见。
4、研究的资料设备,科研手段方面。
研究资料主要由网上数据库以及图书馆、资料室的报刊、杂志、书籍等,具体研究方法为文献研究法、经验总结法、个案研究法、问卷调查法。
 
四、研究计划
1、主要研究阶段及阶段性研究目标
主要研究阶段 完成时间 课题组成员分工 阶段成果形式、数量
准备阶段 13.9-13.10 课题组成员收集研究资料,共同学习 形成书面研究计划
实施阶段 13.11-14.3 (1)邀请有关专家来校讲学
(2)搜集学生错别字类型,并进行分析归类
成因研究
发表论文
总结阶段 14.4-14.6  (1)召开课题组会,分析总结研究得失
(2)收集资料,汇编对策
(3)总结、提高、撰写研究报告
撰写课题研究报告
相关研究论文数篇
 
2、最终研究目标和最终完成时间
最终研究成果形式和数量 预期达到的目标 承担者  
课题研究报告一篇
 
 
 
过程材料:1.课前“练兵”,轻松掌握2.略施小“错”,字典帮忙3.放大字号,突出笔画4.借助色彩,突出结构5.追本溯源,辨别字形
论文,案例分析
针对藏族学生错别字成因提出科学、合理、有指导意义的材料和策略
 
积累材料,为研究提供保证,同时有研究成果
 
 
相关课题的论文多篇
徐俊
 
 
 
高建英、胡燕萍、徐俊、朱琴、崔夕风
 
高建英、胡燕萍、徐俊、朱琴、崔夕风
本课题完成的时间: 2014年6月  



申报书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西藏民族中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 常州市钟楼区清潭西路156号 电话:051968867556 传真:0519-68867578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