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教育教学>>教科研工作>>课题研究
减负课题语文组子课题申报书
发布时间:2014-09-26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高建英
 
编号  
 

  
 
 
 
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
减负增效专项课题
申报·评审书
 
 

 
 
 
课  题  名  称 关于引导藏族学生构建新型作文
      评改模式的研究        
 
学  科  分  类                   
 
课 题 负 责 人                    
 
负责人所在单位   常州西藏民族中学    
 
填  表  日  期     200912       
       
拟 结 题 时 间     201212      
 
 
 
 
常州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2009年制
填  表  说  明
 
 
1、申报人不需填写“编号”和“课题类别”。
2、本表用计算机打印或钢笔认真准确地填写,一式
四份。
3、本表须经课题负责人所在单位领导审核,签署明确意见,承担信誉保证和管理职责并加盖公章后方可上报。
4、常州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联系方式:
办公地址:常州市劳动中路9号 
    邮政编码:213001
联系电话:86696812
电子邮件:jyspl @{域名已经过期}
网 址: http://www.czedu.gov.cn/knowledge/
 
 
 
 
 
 
 
 
 
一、子课题研究人员基本情况
主持人姓名 徐俊 性别 民族 出生
年月
197808
行政职务   专业技术职称 中学一级 研究
专长
教育教学
最后学历 本科 最后学位 /
工作单位 常州西藏民族中学 联系电话 86969691
通讯地址 常州市育英路1号 邮政编码 213015
电子信箱 Zhcz928
@{域名已经过期}
课题组核心成员基本情况(限填10人,含主持人)
姓名 专业技术职称 工作单位 研究
专长
在课题组中的分工情况
徐俊 中一 常州西藏民族中学 教育教学 组长、组织管理
课题方案的实施
崔夕凤 中高 (同上) 语文 副组长、理论的收集、整理
课题方案的实施
高建英 中高 (同上) 语文 课题方案的实施
蒋秋霞 中一 (同上) 语文 实施、总结
周云霞 中高 (同上) 语文 实施、总结
黄美英 中一 (同上) 语文 实施
胡燕萍 中一 (同上) 语文 实施
朱琴 中二 (同上) 语文 实施,宣传报道实施
                       
 
 
 
 
课题主持人曾担任过哪些教育科研项目研究,完成情况如何
课题级别 课题名称 批准时间 在课题中的分工 完成情况
 
市级
 
内地西藏校初中学生心理调适的实践研究 2008  
 
主要成员
 
 
 
2010年12月结题
 
 
 
发表或出版的主要论文或著作 论文或著作名称 出版部门或发表报刊 日期
     
     
     
     
     
     
     
     
     
     
     
     
           
 
二、课题设计论证
1、选题:本课题研究现状述评、选题的意义和研究价值。2、本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主要观点和创新之处。3、本课题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和实施步骤4、本课题研究基础:已有相关成果,主要参考文献(限填10项)。(请分4部分逐项填写,限2500字内,可附页)
 
1、本课题研究现状述评、选题的意义和研究价值。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实验稿)中,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要求“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强调“写作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对世界进行观察、思考、表达、评价的能力”。在写作教学中,“改”与 “作”的关系密切,“改”的优先权应该属于作文的本人,作文教学要着重培养学生自己改的能力。① 这样才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王鹏伟先生指出:“教学效率应该涵盖两个方面:一是教学的质量因素,即教学行为在多大程度上转化为学生的学习成果;二是教学的数量因素,即单位时间内完成了多少教学任务。教学实施就要考虑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哪些教学行为是有效的,即通过教师的‘教’,学生‘学’会了什么;二是单位时间内(一节课),学生‘学’到了多少。”②
  反思我们的作文教学行为,我们对修改关注到什么程度,我们的学生从作文讲评中得到了什么?我们自以为精心的指导,自以为动听的讲评,取得了多少实际效果?为此,在开学初,我对任教两个班级的100名学生作了“如何对待教师批改过的作文”的问卷调查,情况如表1所示。
  教师在批改作文时投入了大量时间与精力,但实际效果如何呢?基本如叶圣陶先生所说:“我当过教师,改过学生的作文本不计其数,得到个深切的体会:徒劳无功。”③ 表1也反映了这样的现实:“不看”或者“只看分数和评语”的同学占54%;“看分数、评语,想想作文存在的问题”的同学占39%;而“反复琢磨,在分数和评语的刺激或指引下自改作文”和“主动采取其他有效形式”的同学仅占7%。出现了教师投入与学生的反馈不相匹配,作文批改与讲评收效低甚至无效的情形。那么,怎样讲评才是有效的呢? 叶圣陶先生说过:“写完了一篇东西,看几遍,修改修改,然后算数,这是好习惯。语文老师训练学生作文,也要在这一点上注意,教学生在实践中养成这种好习惯。”④ 如何进行修改,操作的目标和依据是什么,可以采用怎样的方式?《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写作中的自主修改与合作,“表达与交流”的第6条目标明确指出:“能独立修改自己的文章,结合所学语文知识,多写多改,养成切磋交流的习惯。乐于相互展示和评价写作成果。”⑤
  结合教学实际,我们提出“作文评改课”这种模式,设想通过自评、互评、组内讨论、班级交流、教师复评等多种手段,让学生学会从书写工整正确、文面整洁、文体特征鲜明、内容充实、主旨明确、结构完整、思路清楚、语言通顺、亮点突出等方面评改作文,尝试构建自主、合作、有效的新型作文评改模式,以切实提高学生作文水平。
  从“讲评”到“评改”,一字之易,却体现了我们这样的追求和努力:转变课堂角色,让学生成为作文评改的主角,教师更多的是发挥点拨之功;转变教学行为,让学生的自读、自评、互改、互评取代教师的“讲”、“评”;转移教学侧重点,仍然要“评”,但重点在学生自己去“改”,“评”已成为引导和促进“改”的手段。
      “课程目标”的阶段目标中,关于写作有:
        第四学段(7~9年级):写作第八条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修改时能借助语感和语法修辞常识,做到文从字顺。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
        素质教育理论告诉我们,“智育工作要积极转变观念……积极实行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要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普遍提高学生人文素质……”。叶圣陶先生指出:“作文教学要着重培养学生自己改的能力。”作文教学的目的在于通过老师的有目的的指导和训练,使学生掌握各种文体的写作要求,培养其写作能力;提高其语文素质;而评改正是作文教学中反馈学生作文状况,纠正学生作文偏差的至关重要的一环。而这一环节如果没有学生的主动参与,就无法激发其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无法加深其过程感受,其结果是作文乃至语文能力都要受到很大的影响。传统的作文评改模式以教师集中评改为主,这一模式便于老师对全班作文状况的整体掌握,却有着以老师的主导作用代替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被动参与的缺点,评改成了老师的事,与学生无关,其主动性未能得到充分发挥,背离了作文评改的目的。当前的作文研究往往重指导,轻评改,重训练,轻反馈,评改模式的研究尚是一个空白点。因此研究构建新型作文评改模式,让学生参与作文评改在当前是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的。我们试图通过构建新型的作文评改模式达到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参与到作文评改中来,变被动为主动,真正地将作文要求贯彻到指导、写作、评价、反馈的各个环节中来,最终达到提高学生作文素质的目的。
   ①全国中语会:《叶圣陶吕叔湘张志公语文教育论文选》,开明出版社1995年版,第11页
②王鹏伟:《课堂教学效率:新课程实施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中学语文教学》,2008年第4期,第5页
③全国中语会:《叶圣陶吕叔湘张志公语文教育论文选》,开明出版社1995年版,第10页
  ④叶圣陶:《生活教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149页
  ⑤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第9页
2、本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主要观点和创新之处。
二十多年来,全国内地西藏班(校)在为西藏培养建设人才方面积累了一定的教育教学经验。随着教育形势的发展,在减负增效的大背景下,尤其是在教育部民族教育司和西藏自治区教育厅提出取消初中预科年级,将学制“四改三”的思路后,如何从实践经验中找到适应新形势下藏族学生学习特点的教学方法和途径,必然要引起我们民族教育工作者的深入思考。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构建新的学生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问题意识,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精神,使学生形成自主学习能力,最终达到教会学生学习的目的。同时,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培养全面型学生。让学生养成自主的学习习惯,坚强的意志品质、高效的自学能力,增强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
主要研究内容是: “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修改时能借助语感和语法修辞常识,做到文从字顺。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的研究。 “有计划地培养学生自己修改的习惯和能力,可指导他们自己修改,或组织他们互相修改。”的研究。 通过学生的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
3、本课题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和实施步骤
调查分析法。以我校学生为研究对象,调查分析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学习品质和素养,为课题研究提供依据。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调查法,了解和反馈学生的意见态度
文献研究法。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运用课堂教学的高效理论,逐步构建本课题的研究体系和构建“教学案”的自主学习型教学模式、优化教学过程的具体实施方案。
用对比实验法,检测评价实验效果,用经验总结法,总结实验经验。
个案分析法。追踪某一对象作文的变化,用教育会诊法分析研究实验中所反映出来的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基本实施步骤是:调查分析与准备阶段(2009年10月—2010年9月)反思传统教学备课、学生作业方面的得失,完成学校现有学生上自主学习能力的调查、分析,撰写课题研究报告,搭建课题研究组织与框架(确定课题研究成员及具体分工),制订课题研究制度,确定课题研究的目标与方向。
理论研究与实验研究阶段(2010年10月—2011年12月)按照课题研究报告,制订课题研究的具体行动方案,确定相应的操作程序和实施策略,形成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模式的理论材料。同时,制订并不断完善本课题研究的具体行动方案,确定相应的研究策略,并根据研究方案在本校全面开展实验研究工作。研究过程中组织教师边研究边调整,逐步形成可操作的实施策略。
总结结题阶段(2012年1月—2012年12月)整理课题研究材料,及时分类归档,根据研究成果及时总结交流,撰写结题报告。
4、研究基础及参考文献:
1.章熊《中国当代写作与与阅读测试》,四川教育出版社,2000年10月版。
2.[美]R•M•加涅、L•J•布里格斯等著,皮连生等译《教学设计原理》,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11月版。
3.[美]R•J•斯腾伯格著,俞晓琳、吴国宏译《超越IQ——人类智力的三元理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2月版。
4.《语文教师课堂行为系统论析》,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12月版
5.王孝玲《教育测量》,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年5月版
6.吴庆麟《认知教学心理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年8月版。
7.李雁冰《课程评价论》,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年6月版。
8.沈玉顺《现代教育评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3月
9.韦志成《作文教学论》,广西教育出版社,1998年11月版。
10.王丽《中国语文教育忧思录》,教育科学出版社,1998年11月版。
11.王逢振《今日西方文学批评理论》,漓江出版社,1988年2月版。
12.周德藩《素质教育论教程》,江苏人民出版社,2000年5月版。
13.贺兴安《评论:独立的艺术世界》,长江文艺出版社,19990年4月。
14.祝新华《作文测评理论与实践》,湖北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
15.殷伯明《教育系统动态测评方法与实践》,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11月版。
16.[捷]夸美纽斯著,傅任敢译《大教学论》,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年5月版。
17.欧美等一些国家相关作文教学资料(区培民老师的“中外作文教学比较研究”材料)。
18.江苏省各地区近年来的中考、高考作文例文及评分标准。
19.叶圣陶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
  
 
 
 
 
 
 
三、完成课题的可行性分析
负责人和主要成员曾完成哪些研究课题;研究成果的实践价值;完成本课题的研究能力和时间保证;资料设备;科研手段等。
1、实践的要求
作文素质是学生语文素质的综合反映,在素质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师生们对写作重要性已有了充分的认识。但作文教学是一个复杂的工程,周期长,见效慢,投入多,收益少是困扰着师生的普遍性问题。语文老师对作文教学感到头疼乏味;学生写作很多情况下成了压力下的任务,缺乏积极性。作文教学已真正成了语文学习的瓶颈。评改作文更是语文老师最大的苦恼,枯燥、乏味,时间紧、任务重,甚至影响了语文老师的备课、阅读、休息的时间,使工作、生活质量都打了折扣。如果让学生主动参与到作文评改中来,以丰富多样的形式进行作文评改,这就会大大激发学生的作文热情,在愉悦的学习过程中认识到作文的不足,贯彻作文要求,同时也大大地解放了老师,使之从繁琐的订正中、喋喋不休的灌输中解放出来,有更多的时间研究教学、研究学生、充实自己,提高教学水平。这样就能打破瓶颈,开创一个新的天地。
2、理论的要求
素质教育理论要求我们,要提高学生的素质应当转变教育观念,以启发和讨论式教学,激发其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让学生感受知识产生和发展过程,培养其收集处理信息、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提高学生的作文乃至语文能力,没有学生的主动参与是不行的。而终身学习的观念,也要求我们要培养起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作文能力是一个终身受用的能力,学生不仅要会写作文,而且要会评改作文,才能使其在不断的实践、不断的评价与纠正中培养成其终身学习能力。而靠老师的一厢情愿式的作文评改教学当然是无法满足这一需求的。
3、客观条件
我校具有课题实验所需的规模条件。我校有《雪莲苑》校刊,可为学生评改、创作提供很好的实验园地。我校有多媒体微机教室,并实现校内外联网,且学生经信息技术教育培训均具有上网操作的能力,可以充分利用网络的便利和网上资料,学习借鉴及网上互评,提高学生的评改的积极性和效率。学校大力支持并鼓励教学改革的探索实践,并在硬件设施、人员协调、资金需求等方面提供有利的政策环境,以保障研究的顺利实施。
4、师资条件
本课题组有成员九人,其中高级教师三人,中级教师五人,市教学能手两人,教坛新秀三人,他们多富于理论探索精神和多年的循环教学的实践经验。从而具有较强的师资力量和较高的科研水平。
我校顺利完成不少课题的结题工作,取得了一定的经验,这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指导。
5、可操作性
本课题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可以将各种评改方式探索的任务落实到具体班级和具体语文老师,由他们根据不同的体裁和不同阶段的训练要求组织实施。
 
 
 
四、研究计划
1、主要研究阶段及阶段性研究目标
主要研究阶段 完成时间 课题组成员分工 阶段成果形式、数量
启动阶段
(调查分析与准备)
2009.10-2010.9 徐俊 (1)深入学习,论证定题,撰写开题报告,编制实验方案。
(2)确定实验教师与实验班级。
实施阶段
(理论研究与实践研究)
2010.10-2011.12 全体成员 (1)确定样本,前测摸底。
(2)实施:探索学生作文自我评改方法的指导与实践,从点到面、从示范到常规,以课堂教学为形式逐步实施,每周一次。从作文成绩、语文成绩等数据及作文能力层面分别跟进和比对实验班级和对比班级,分析探讨。
(3)深化:深入研究摸索提高中学生作文修改能力的策略,从常规到示范、从点到面深入实施,通过跟进和比对实验班级和对比班级一学年的作文成绩,以及学生个案分析,从各方面调整、总结和归纳相关策略。
总结结题阶段
(整理资料、交流)
2012.1-2012.12 徐 俊 (1)完成“后测”,比对、整理、分析实验数据。
(2)完成典型个案指标统计和群体样本指标统计。
(3)完成作文修改能力教学典型案例收集。
(4)完成各种文字及电子资料(专题总结、学生典型作文)等的收集汇总。
(5)完成课题实验研究报告的撰写。
(6)对实验结果进行有效探讨。
(7)完成评估材料的收集、汇总、汇报。
(8)接受总课题组的鉴定和评价。
(9)组织召开结题和评估会议。
 
 
2、最终研究目标和最终完成时间
最终研究成果形式和数量 预期达到的目标 承担者
1、课题研究论文集
2、反映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相关资料 
3、课题研究总结报告
4、优质课、优秀教案
 
1、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提高教师的素质,发挥教学的创造性,促进教学改革。
2、形成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增强,综合素质明显提高。
3、促进学校教科研工作的深入开展。
 
课题组成员按分工承担  
课题组长撰写报告。
 
本课题完成的时间:2012年12月
 
 
 课题申报书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西藏民族中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 常州市钟楼区清潭西路156号 电话:051968867556 传真:0519-68867578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