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级教科研课题研究成果
课题名称:内地西藏班学生形成与运用物理概念的
教学策略的研究
课题主持人: 朱文斌
申报时间: 2009年9月
结题时间: 2011年6月
摘要
本文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着重探讨了物理概念教学的意义和重要性;第二部分探讨内地西藏班学生物理物理概念教学的特殊意义与困难。第三部分具体研究了内地西藏班学生形成和应用物理概念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物理概念,内地西藏班,教学策略
导言
物理概念是用来表征物质的属性和描述运动状态的,是物理定律、公式和理论的基础。教师正确的讲清楚物理概念是提高物理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但是由于物理学科本身的严密性以及长期以来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对物理概念以及规律教学一直坚守固定模式,没有从多元素的角度去建构物理概念,从而导致学生对物理概念认识的片面性,长期以来,学生感觉只要牢记相关的知识即可,而在实际生活中却很少能够得以联系与运用。
举办内地西藏班,利用内地的优质教育资源,为西藏培养建设人才,是1984年党中央和国务院作出的重大决策。20多年来全国先后有20个省份的28所学校开办内地西藏班(校),有53所内地重点高中、90多所高等学校招收西藏插班生。2008年,自治区共有1750余名小学毕业生升入内地初中西藏班(校)、1800多名初中毕业生升入内地高中西藏班(校)、1500名高中毕业生升入内地高校西藏班(校),内地西藏班(校)在校生规模达1.9万余人。到2008年底,内地西藏班(校)累计招收初中生3.49万人、高中生1.49万人、中师生4840人、中专生6780人、高校生1.1万人,为西藏培养输送了1.5万名各级各类建设人才。
近年来,关于物理概念教学方面的研究成果十分丰富,既有不少系统的理论专著,也有为数众多的学术研究论文和经验总结文章。。但就总体而言,有关内地西藏班物理教学的专门研究成果尚不多见,尚不够系统。为此,笔者拟结合本人所在常州西藏民族学校的实践经验,对内地西藏班的物理概念教学进行专门的系统研究,全面探究内地西藏班物理概念教学的意义、任务和实施策略,以为内地西藏班更好地开展教学提供理论参考。
一、物理概念教学的意义和重要性
物理概念是一类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的共同属性和本质特征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是对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的抽象化和概括化的思维形式。初中物理概念不仅是物理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也是构成物理规律,建立物理公式和完善物理理论的基础和前提。物理概念的教学是初中物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因此分析概念在初中物理学习中的重要性有重要的意义。
(一)物理概念是初中物理学习的基础和成功的关键
物理学包含的内容大体可分为物理概念、物理规律和物理理论的应用。其中物理概念是物理规律和应用的基础,物理规律揭示了物理概念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制约关系。例如:如果对质量、体积和密度这几个概念掌握不好,对于计算密度的题就也会经常出错,密度的概念而且还是后面对压强、浮力学习的基础,如果掌握不好密度,更别想把压强和浮力了解透彻了。如果学生对电压、电流和电阻这几个概念弄不清楚,那就无法理解和掌握电路中的交通规则欧姆定律,更谈不上正确的运用欧姆定律解决电路的计算了。
(二)概念学习是掌握方法、训练思维的重要途径
物理概念学习要分把握好物理概念的形成和物理学研究方法之间的内在联系,促进学生在深入理解物理概念的同时,逐步熟悉和掌握物理学研究方法,进而提升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能力。例如学习电压、电流的概念,由于电压、电流看不见摸不着,我们经常采用跟水压、水流进行类比,由水压的存在和水路的畅通形成了水流,从形象的思维转到抽象的思维,由于电压的存在形成了电荷的定向移动,即电流。在物理思维的方法包括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归纳、演绎等,在物理学习过程中,形成物理概念以抽象,概括为主,建立物理规律以演绎、归纳、概括为主,而分析综合与比较的方法渗透到整个物理思维之中。若能充分把握每个物理概念在其形成过程中所经历的主要思维形式,并注意结合学生的思维特征来组织学习,就能有效地以物理概念学习为载体,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例如,通过对欧姆定律和串并联电路概念的学习,我们要能找出概念的另外表述方法:“在串联电路中,谁的电阻大,谁分到(占用)的电压就多”,这种训练方法能让学生熟练的掌握物理解题技能技巧,更重要的是能够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发展。
二、内地西藏班学生物理物理概念教学的特殊意义与困难
物理概念是用来表征物质的属性和描述运动状态的,是物理定律、公式和理论的基础。教师正确的讲清楚物理概念是提高物理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但是由于物理学科本身的严密性以及长期以来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对物理概念以及规律教学一直坚守固定模式,没有从多元素的角度去建构物理概念,从而导致学生对物理概念认识的片面性,长期以来,学生感觉只要牢记相关的知识即可,而在实际生活中却很少能够得以联系与运用。
相比较与内地学生,西藏班(校)的学生掌握物理量的困难度相对要高。首先,物理概念的构建过程由多个环节所组成,受到多方面的制约,语言是首要因素,由于母语不是汉语的原因,许多学生去理解物理概念是通过翻译成藏语去理解,在翻译的过程中可能已经出现了很大的问题,传统的教学导致学生最后的理解已经不是最初的教师意图。其次,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文化使他们的生活习惯和内地的学生有很大的区别,他们受生活的制约,许多藏族孩子缺少内地学生丰富多彩的生活经验,而初中的物理概念是由生活体验与知识去引入和构建的,由此导致藏族孩子对物理概念的形成与运用较为困难。另外,由于区域差异,思考方式的不同,造成藏族孩子在内地的教学方式中需要很长的时间去适应等等,所以,探究内地西藏班学生形成与应用物理概念的教学策略势在必行。
例如:很多学生在理解“垂直”和“竖直”这两个问题上比较模糊,汉语普通话不过关的学生很容易将其翻译成同一个藏语单词记忆,从而无法掌握或者就算掌握了,再翻译回汉语的时候又出错了。
再如,在讲解“压强”这个物理量的时候,一般内地的学生都能掌握其丰富的内涵,而内地西藏班的学生过后只会去识记压强公式“压强=压力/受力面积”,从而去解决习题中的问题。而对于压强这个物理量的含义与定义的理解并不深刻,或者说没有理解。具体来说就是头脑里没有压强的描述的是压力的效果这一概念,也不理解“单位面积上所有的压力”的具体含义。
三、内地西藏班学生形成和应用物理概念的教学策略
(一)语言困难
内地西藏班的部分学生的汉语言不过关,依赖翻译成藏语学习,在汉语言和藏语言的翻译上首先存在问题。对于这些学生,要关注他们的语文课的学习,另外用调查法查看学生在对物理概念和术语等字面上的理解。例如:“竖直”和“垂直”两个不同的概念,必须和这些学生解释清楚,带着他们去观察平地上的建筑屋和斜坡上的建筑,水平地面上的房子和地面垂直,但是斜坡上的房子与斜面不垂直,所以有了“和水平面垂直的叫竖直”的概念。对于学生语言上的困难,要积极去了解和学习,涉及到藏语言的可以向学生或者藏文老师请教。这样才能让课堂上的语言更精练,学生更容易懂。
(二)生活经验缺少的困难
常年寄宿的内地西藏班的学生一日三餐都是集体活动,其中也蕴含着很多丰富的生活资源,挖掘身边的资源作为集体学习的一个好的机会。例如,让学生自己用心去感受早餐时刚从热水里取出的浸有水的熟鸡蛋和水分已经蒸发掉的熟鸡蛋,让学生体验两种鸡蛋的烫手情况。学生反映刚从热水里取出的时候,感觉不怎么烫手,但是等水蒸发掉以后却感觉到鸡蛋很烫,由此引入“蒸发吸热”新课。这样更能让学生记忆深刻,老师再稍加点拨,学生就从生活中学习到刚从开水里拿出来的鸡蛋表面还沾着水,水分的蒸发使蛋壳温度降低,因此感觉并不烫手,但是等鸡蛋表面的水分完全蒸发以后,却很烫手了,这样让他们更好地去生活。
利用学生身边的情境引入教学,既增加了学生物理学习的趣味性,又增强了物理教学的实效性。教师要充分利用电视、报刊、互联网搜集有关物理的生活现象、科学信息。例如核辐射对环境的危害有多严重,日本核泄漏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电磁波对人的危害有多厉害,等等。这些素材将课堂延伸到课外,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探索的热情。
熟悉的事物让人亲切,设计习题时如果以学生日常生活为背景,更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易于学生学以致用,不尽如此,还利于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学了光的直线传后,引导学生如何利用比较矮的物体极其影子比例去测量计算学校旗杆的长度。学生喜欢吃的辣酱罐头很难打开,总结思考哪些方法可以打开罐头?学习了测量平均速度后,带领学生实际测量百米赛跑速度。学习了功率以后,课后让学生去测量爬楼梯做功的功率,比赛看谁的功率大。学习了电磁铁,可以让学生自制小电动机玩。课堂所学的知识的实际运用,比传统的习题更能起到巩固的作用,也更让学生体验到知识的力量,激发了对物理的求知欲。
(三)课堂物理概念教学的探究
物理概念和规律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处在核心地位, 建立概念和形成规律是一个由具体到抽象,再由抽象到具体的十分复杂的认识过程。具体的来说就是:由具体的现实事物通过运用综合演绎的方法得到抽象的物理概念,然后运用推理判断的方法来得到具体的物理规律,最后理论用于实践,作用于现实事物
在对整个知识的形成过程有一个宏观性的了解之后,结合内地西藏班初中学生的认知特点,我认为主要还是放在对概念和规律的宏观把握和微观理解上来, 对这类知识的教学宜采
用三个阶段的教学步骤,具体如下:
(1)物理概念的建立和规律的形成阶段
从具体的身边的事物出发, 抓住物理现象的本质、特征和产生条件, 把物理概念群清楚。在学生有一定的兴趣、求知欲和准备状态下, 教师要利用各种恰当的方法,如演示或者分组实验探索、已知的各种理论基础上的推导等,向学生阐明概念和规律的形成过程。例如在压强的教学中,首先引入了压力的概念,身边的各种各样的压力,让学生感觉最后总结,给压力下定义: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的力。从而继续探讨压力的作用效果,引入压强的概念。如在牛顿第一运动定律的教学中,对斜面小车实验现象进行充分的分析:斜面越光滑,在小车运动的方向上受到的阻力越小,小车运动的距离越远,让学生推导如果更光滑呢,如果没有摩擦力呢?;再介绍历史上科学家对此问题的研究结果,逐步得出牛顿第一运动定律。这样学生对该规律的建立就有了一个清晰的认识过程。
还有,讲清物理概念必须讲明它的物理意义。毛主席教导我们: “咸觉到了的东西, 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 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更深刻地感觉它。从实践中, 我们深刻地体会到, 只
有理解了的东西, 才能牢固地掌握它.因此, 在耕解物理量时, 教师必须耕清它的物理意义.例如在学习压强的时候,一定要讲明我们学习压强有什么用,压强本身的意义是什么?它是表示压力的作用效果的物理量,压强越大,在同一种物质上,体现出的效果越明显,或者通俗的说是“陷入的越深”。例如速率,功率等物理量,是表示快慢的物理量,让学生感受到快慢和多少是不同的量。
(2)理解概念和规律的阶段
概念和规律推导出来之后, 就必须立即对其加以简单的运用、练习,以加深理解,,巩固所学的新知识,这就进入了概念和规律教学的第二阶段。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是这一阶段的教学目的,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一般应采取由易化难、逐步加深的教学方法。
例如,学完了压强的公式以后,首先能初步的直接运用,注意弄清晰各个物理量和有可能需要换算的单位,其次提高要求,例如公式的变形,挖掘隐含条件等等,最后再与其他知识相结合。
(3)概念、规律的整理阶段
概念和规律的教学到第二阶段,并没有结束,学生对某一内容的掌握,不能只停留在这一知识的本身的简单零碎的运用上,对这一知识而言,应把所学的知识纳入到整个知识结构中去, 这样才能说是对概念和规律的全面掌握。笔者进行了以下的整理:①概念、规律的内容(要求语言准确并理解关键字词的含义,对内地西藏班学生这一点尤其重要);②概念和规律的运用条件(例如各个物理量和公式是否必须用国际单位进行计算等);③在练习中总结的推论(例如直柱体固体压强可以推导出用P=ρgh进行快速的判断等;又如从受力分析判断物体沉浮条件来推导由密度判断实心物体的浮沉状况)
④与其他知识的关系(例如在讲到浮力的产生时练习到液体压强,可在之前进行合适的复习与练习)。
经过这三阶段的循序渐进的学习,对于内地西藏班的学生来说,更能够学会与掌握学好物理量概念的方法,才能充分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掌握物理概念与规律,运用起来才能得心应手,游刃有余。
参考文献
[1]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版)
[2] 徐国义.浅谈初中物理概念和规律教学的三个阶段.教育革新.2008.12
[3]彭志锋.浅谈初中物理量教学六要点. 南方论刊(增刊).2009.1
[4]金海兴.初中物理概念教学中教育意义的多元解读.中国农村教育.2005.11
[5] 严庆.加强理论修养 提高育人效果——谈内地班教育工作者学习民族理论与政策的重要性.中国民族教育.2006.03
[6]严庆,宋遂周. 民族教育异地办学模式中的学生跨文化学习困难及其应对----以内地西藏班、内地新疆班为例.民族教育研究.2006.2
[7] 刘风领,徐晓美,张轶炳.浅谈初中物理概念学习的重要性.20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