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本位打造灵动的英语课堂
常州西藏民族中学 孙燕
摘要:本文以新课程背景下的英语教学理念为指导,介绍了笔者与学生共同动态生成初中英语课堂所采取的教学行为及其产生的效果和存在的问题以作为探索高效课堂的经验。理论指导行为,行为完善理论,通过目前与今后各种教学行为的实施,笔者对新课程背景下的英语教学理念的认识也将更深刻,更全面。
关键词:新课程 英语教学理论 课堂动态生成 教学行为
Abstract: This essay, based on the English teaching theory concerning neo-curriculum which is characterized by the central status of students in the teaching process, introduces some teaching activities taken in junior high school English class dynamically formed by the teacher and the students, their effects and existing problems. All these are experiences gained in searching for efficient class. As it says, theory guides activities while activities serve theory well. Therefore, through the various teaching behavior employed now or in the future, the author will get a deeper and thorough understanding of English teaching theory about neo-curriculum.
Key words: neo-curriculum English teaching theory dynamic formation of English class teaching behavior
一、 引言
自英语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其有别于传统课堂模式的新型教学理念不断深入人心,极大丰富了教师课堂教学的内涵,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本文将就新课程教学理念所引发的课堂教学行为及其效果谈谈笔者提高教学效果的探索过程。
二、 新课程背景下的英语教学理念
教学理念是人们对教学和学习活动内在规律的认识的集中体现,同时也是人们对教学活动的看法和持有的基本的态度和观念,是人们从事教学活动的信念[1]。换句话说,就是教学理念影响教学行为。
新课程背景下的英语教学提倡“以人为本”,转变传统英语课堂中教师是教学活动主体的观念,树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占主导地位,学生占主体地位”的师生观;树立“言语本位”的课程观,在课堂教学中不断呈现一些语言现象,通过层层深入的启发式提问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出语言运用规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创新的能力;创设真实的语言运用环境,在情境式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适当介绍英语国家文化,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使学生认识到英语作为一种工具性语言对促进世界各国人民相互交流、相互了解所起的巨大作用;按照“全面客观公正”的原则,将过程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结合起来评价学生,促进教师改进教学方式,促进学生改进学习方法。
三、 新课程背景下的英语教学行为
课堂教学行为是教师在课堂上的活动方式和具体的操作方法[2]。
在新课程背景下英语教学理念的指导下,笔者在教学行为的多样化与有效性上进行了尝试。
1 教授生词
每单元开始时学生首先要接触的是新单元的生词,在掌握生词的读写意义后才能阅读理解课文。因此,生词的吸纳是单元学习的基础。传统课堂上,教师习惯于手把手地教读教拼生词。学习新课程理念后,笔者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学生已学过国际音标,具备简单的音标认读能力,故笔者请会读的学生拼读音标给全班听,如有错误先请学生帮助纠正,若没人会读笔者再予以纠正。在自拼自读中学生对单词发音的印象远比教师教读深刻。同时在拼读中,学生的生词学习能力也得到提高,以后在阅读篇章时遇到生词时也能够通过查找词典读写出单词,了解词义及单词用法,进而扩大词汇量,提升阅读理解能力。
2 课堂活动立足学生,采取“启发式”教学
教师话语通常包括课堂组织、讲解、提问及反馈等。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话语既是课堂教学内容的一种语言输入,又是促进课堂互动,传递教学内容的重要载体[3]。合理使用教学话语,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对于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与学习效果至关重要。
《论语·述而》篇中有言:“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意思是说,只有当学生对问题心里急于弄清而又无从着手,嘴里想说而又无从谈起的时候,教师才能对他进行启发,解开关键点。这就是中国古代的启发式教学。在西方,启发式教学也源远流长,古希腊教育家苏格拉底的启发式教学法也指出:在与学生谈话的过程中,不要直截了当地把学生所应知道的知识告诉他,而是通过讨论问答甚至辩论的方式来揭示学生认识中的矛盾,逐步引导学生最后得出正确答案。
选用启发式教学话语有助于激发和推动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例1:在上新目标英语七上Unit 7 How much are these pants? 第一部分时,笔者以一条主线贯穿课堂:母亲节即将来临,我们该买什么送给母亲呢?沿着这条线索,笔者与学生首先决定去服装店,进入服装店后会碰到什么人,双方会有什么对话,店内的服装打折怎么说,如何询问价格等等本单元重点商店用语被一一带出,随着新句型的一一呈现,学生用英语表达为母亲购买衣服的积极性越高,对母亲的爱表露无遗,师生间情感达到共鸣。
从学生那里获得信息或者语言的技巧称为诱发(eliciting)[4]。这种方法常被教师采用。教师通过此方法告诉学生老师对你们已有的知识和观点非常感兴趣,使学生变得积极。
例2: 在讲解新目标英语七上Unit 9 Do you want to go to a movie? 的重点句型Do you like action movies? 时,笔者采用了衔接切入法,以旧入境,推旧引新,快速为学生构建知识体系。笔者据新目标英语七上Unit 5 Do you have a soccer ball?和Unit 6 Do you like bananas?的句型引导学生得出结论:Do you like +名词复数+?很快学生造出了第九单元句子:Do you like comedies? Do you like action movies? Do you like documentaries? Do you like Beijing Opera?等等。
例3:试卷上有一题:
( ) 25 ---What’s the date today?
---It’s _______________ .
A Tuesday B July 7th C the second day of the week D on June 4th
学生A回答:选C。笔者请他翻译选项C“一周的第二天”,很明显这不是具体的日期。学生B回答:选D。笔者提问:“为什么前面用on?”学生答:“因为是具体日期。”笔者追问:“什么情况下具体日期前用on?”学生答:“在was/ were born in/ on词组中。”显然选项D错误。学生C立即举手回答:“选B。”答案正确。
3 同伴评价促进学生间交流
课堂教学中我们常常着眼于师生间的交流,其实作为学习者的学生间的适当交流也是十分必要的。教师可在不要相互欺骗的前提下鼓励学生相互合作,进行同伴评价。同伴评价(Peer Assessment)指学习者在与同伴互动的过程中以互助合作与知识共享的理念为指导,通过观察模仿,评判同伴的学习作品,从而实现学习目标。[5]研究表明,同伴评价在作业评判中能取得与教师评价同样的效果,有时甚至更好。
例4:教学新目标英语七上Unit 6 Do you like bananas?时,笔者组织了一次课堂练习。待学生完成习题后,笔者请同桌两位同学互换作业本,用红笔为同桌批改作业,每道题的答案请发言的同学根据同桌及自己的答案思考给出。学生非常兴奋,个个踊跃发言。看了同桌的答案后,有的同学指出同桌答案的错误之处,给出了正确答案;有的学生觉得自己与同桌的答案都不完全正确,寻求其他同学的帮助,最后大家一起找到了正确答案。之后笔者请批改作业的每位同学写上自己的姓名,评判作业得分等第后交给课代表。笔者翻阅作业本后发现多数学生批改认真负责,用红笔勾画出错误之处。给的得分等第也比较合理。有的学生还在错题旁给出提示,如一学生在错题:你喜欢吃草莓吗?Do you like eat strawberries?旁边批注:两个动词不能同时使用,中间应加to。另一学生在等第A+边写上“Good!”以示表扬。总体批改效果比笔者批阅要好。
4 结对互助,共同进步
笔者所任教的一般都是五十几人的大班级,这是中学班级的普遍规模。在这样的班级中,必然会出现有的学生学有余力,而有的学生学得困难的现象。在有关大班教学的著作中,语言学家Hess说:“在大的班级,合作比竞争更能发挥作用”,“教师不是唯一的施教者”[6],经过考察,笔者以三名学习有很大困难的学生为首批帮助对象,征求本人意见后,各自为他们配备了一名语言能力
案例1:在三名学习困难的学生中,有一名女生,该生在各次英语测试中几乎都是全班倒数第一名,而该生并无智力低下问题,记忆力也不差,是班里的“歌王”,小脑袋能把几百首歌的歌词记得清清楚楚。究其原因,该生的学习习惯很差,上课走神严重,作业字迹潦草,错误率高,而且懒惰贪玩好吃,不主动记诵英语课文词汇句型。自从为她配备小老师后,在小老师步步紧跟的督促下,她的学习习惯进步巨大。以前惯有的不交作业现象几乎绝迹,虽然作业准确率还不高,但她已能在教师批阅后认真改正错题;上课时专注多了,有时还会主动举手发言;课后也能抽出时间复习背诵英语词汇;在后来几次的测试中,虽然她的成绩仍不是很理想,却已不一直独占倒数第一的宝座,有时能进步三四名,这对她来说已是不易。在这来之不易的成绩里也包含着小老师的辛勤汗水。同
“一帮一”的结对互助明显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习困难的同学在改进学习习惯,疑难解决后,上课积极性明显提高;学有余力的小老师在帮助他人后,英语学习水平和学习自信心加强了。在一帮一助间,同学间也相互了解,增进友谊,相互间更加配合,师生关系也更加融洽。
四、 结语
学习了新课程理念,笔者作了以上教学尝试,取得了一定成效,也存在许多问题与不足,如学生自制力差,不好的学习习惯存在反复性,小老师的教学方法尚待改善以发挥更大作用等。今后教学中,笔者将逐步改进教学方式,向课堂45分钟要效率。一位高效率的老师是不会在课外给学生多少负担的,大部分事情在课上就已经解决了。“需要是一个人最大的动力。”教师要做的就是通过各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需要。学生态度端正了,想学习,就没有学不了的东西。而要激发起学生的学习需要,教师必须对学生进行心理分析,构建学生内心世界,因材施教。笔者将在更漫长的教学实践中求索。
参考文献:
1 David Nunan.语法教学实用技巧[M].南京:译林出版社. 2007. p135-137.
2 Ricky Lowes&Francesca Target.帮助学生自主学英语[M].南京:译林出版社. 2007. p15.
3 高旭阳.外语写作中同伴评估量规定开发和研制[J].中小学外语教学(初中版) 2009. p31.
4 黄志红.新课程背景下英语教师教学理念与教学行为吻合程度研究[J].中小学外语教学(初中版). 2009. p31-32.
5 刘旭东.中学英语教师课堂反馈话语研究[J].中小学外语教学(初中版), 2009. p41.
[1]黄志红.新课程背景下英语教师教学理念与教学行为吻合程度研究[J].中小学外语教学(初中版). 2009. p31.
[2]黄志红.新课程背景下英语教师教学理念与教学行为吻合程度研究[J].中小学外语教学(初中版). 2009. p32.
[3]刘旭东.中学英语教师课堂反馈话语研究[J].中小学外语教学(初中版), 2009. p41.
[4] Ricky Lowes&Francesca Target.帮助学生自主学英语[M].南京:译林出版社. 2007. p15.
[5]高旭阳.外语写作中同伴评估量规定开发和研制[J].中小学外语教学(初中版) 2009. p31.
[6] David Nunan.语法教学实用技巧[M].南京:译林出版社. 2007. p135-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