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我校与钟楼区人武部开展军民共建活动以来,已整整走过了23个春秋。2002年6月,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共常州市委《关于建设学习型城市的决定》和市双拥办、市文明办、常州军分区政治部《关于开展共建学习型单位的实施意见》,我校又与钟楼区人武部签订了共建学习型单位的协议。在长期的共建中,共建双方始终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紧密结合双方实际,不断改进共建形式,拓宽共建思路,深化共建内容,积极支持配合学校抓好光荣传统教育、藏史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始终以共育藏族英才为目标,培育了一批又一批品学兼优的藏族莘莘学子,成为西藏建设的有用之才。军地双方都取得了丰硕成果。我校在全国内地西藏班统考中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共建双方先后两次被国务院和国家民委表彰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双双被省、市表彰为精神文明建设标兵单位;钟楼区人武部还被省政府、省军区评为正规化建设和管理先进单位;被省军区评为学习成才先进单位;人武部党委被省军区评为先进党委等荣誉。
一、抓教育,在增强民族团结上下功夫
我校是1985年江苏省为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智力援藏”工程,专门为西藏培养人才的少数民族学校。自共建以来,双方始终把加强民族团结作为自己的职责,把共建的目标确定在培养一大批爱国、爱西藏,具有坚定的政治立场、政治方向的人才上。积极主动加强对学生进行维护祖国统一,加强藏汉团结的教育。学校每年请驻常部队官兵和干休所的老干部轮流到我校讲历史、讲形势、讲传统,与人武部一起共同举办藏史专题讲座,开展“爱祖国、爱家乡”主题活动,多次组织学习观看国防教育录像片。利用暑假精心组织高年级学生到北京、南京、杭州等地参观毛主席纪念堂、南京大屠杀殉难者纪念馆、岳飞庙等爱国主义基地,每次活动结束,都抓住契机举行“祖国在我心中”征文演讲会。通过参观学习,接受教育,弘扬藏族传统文化,激发学生对党、对祖国的深厚感情。我校每年暑假都会有一周的军训时间,由人武部牵头联系组织藏族学生进行军事训练,每个班级选派1-2名教官,所有学生全体参与,穿上统一的迷彩服,足足一周时间,学生与教官同吃同住同出操,教官成了学生的“临时班主任”,训练内容也非常丰富,有队列训练、内务整理、拉歌比赛、紧急集合、擒敌拳、会操比赛等。在训练中官兵注意把养成教育和基础训练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规范一日生活制度,以严肃的军容、严谨的作风、严格的训练来感染和熏陶学生,从而有效地加强了学生的组织纪律观念和集体主义观念。每到军训结束的时候,学生都会与教官依依不舍,很多学生还会抱着教官痛哭。
学校开办25年来,毕业学生2000多人,没有发生一起严重的违纪违规现象,成为同类学校教育管理的示范样板单位,引来众多学校参观学习。
二、抓创建,在培养人才上见成效
人才建设是兴国兴军之本,也是单位建设之根本。为此,共建双方党委把开展学习型军民共建单位活动、培养高素质军地人才,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作为考评文明单位、双拥模范单位的一项重要内容。为完成学校提出的“创一流学校,让西藏的孩子接受更好教育”这一目标,共建双方把着眼点放在共同培育藏族英才上做文章,开展了一系列创建活动。一是共建双方以教育基地为平台,组织学生广泛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西藏学生中绝大多数都是农牧民子弟,来自欠发达的边远山区,他们自小耳濡目染的都是比较传统的手工业制作以及落后的农业生产,与经济发达、科技含量密集的长江三角洲地带相比反差较大。为了使他们在学好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能够亲身感受内地飞速发展的繁荣景象,更好地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人武部先后牵头协调常柴股份有限公司、江苏国光信息产业服份有限公司、常州长江客车集团公司、常州二电仪光电子装备有限公司、上海华源股份有限公司常州化纤公司等10多家实践基地,利用暑假,组织全校学生到基地参观学习,使藏族学生更多地了解了社会,丰富了知识,开阔了视野,懂得了学习文化知识的重要性。另外,共建双方还根据市场经济条件下原有大型企业相继出现转制改制的新情况,不断调整扩大活动基地的范围,学校经常邀请人武部干部职工共同参加他们的有关活动,在校园内,军人和学生相互学习、相互交流,使藏族学生不仅得到了知识和技能,更使他们的潜能得到了发挥、自信心得到了增强。如今,学校面貌焕然一新,教育教学质量稳步上升,学生的素质得到全面提高。二是共建双方以提高师生和官兵素质为出发点,积极开展学习竞赛活动。侧重从思想道德、科学文化知识等方面,组织全体师生共同开展学习竞赛活动。学校开展了全校性读书活动,要求每位教职员工精读一本书,读书心得至少完成一篇,青年教师开展“五个一”竞赛即:一手好字、一口标准流利的普通话、一手好板书、一份好教案、一份好课件。要求教职工英语会话100句、藏语50句,鼓励教职工积极参加学习进修,对完成本科以学历进修的教职工,实施相应奖励。通过开展一系列的学习活动,进一步提高了全体师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专业技术素质,营造了“人人学习,时时学习,处处学习”的良好氛围。自1988年首批学生毕业到目前为止,在县(处)级岗位上工作的有200多名,在科级岗位上的有350多名,有100多名学生考入了军事院校,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一名军官。他们为西藏的民族进步和团结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三是共建双方以适应新军事变革为需要,广泛开展科技练兵活动。人武部党委始终重视人才队伍重视,注重把培养部队“军政兼通、指技合一”的复合型人才纳入人武部长期建设之中。针对少数干部“不愿学、学不进”的问题,一方面采取教育引导,激发干部自我加压、刻苦学习的自觉性和紧迫感,使干部在学习成才中把“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另一方面充分利用我校老师有着丰富知识的优势,请他们到人武部为干部讲课辅导,共同学习,营造学习成才的良好环境。2004年10月份,学校专门到人武部组织干部进行了英语、日语日常用语50句的辅导学习,并赠送了学习教材。
三、办实事,为建设学习型共建单位提供便利条件
共建双方积极协调,想方设法支持民族教育。我校坚持每半年与人武部领导一起座谈分析共建形势,研究探讨共建内容,组织开展学习型共建活动。先后与11家国有大中型企业实行厂校共建,使工厂成为学校学生长期的社会实践活动基地。为改善学生伙食,让学生喝上牛奶,吃上水果,共建双方多方协调,积极号召全区有关企事业单位的人武部送钱送物,给予资金上的帮助。这些活动先后被常州电视台记者跟踪采访,并摄下了专题片“筑起心灵的长城”在常州电视台播放。中央电视台对共建双方建设学习型单位活动专门也进行了采访和拍摄,江苏公共频道也多次播出,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反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