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时分,Z164次列车在西宁站停靠更换直达拉萨的高原列车,时间紧任务重,常州西藏民族中学送考的八位老师二十分钟之内将145名藏族之旅拉开帷幕。
翻越海拔5000余米的念青唐古拉山前,杨艳华、毛丽、毛正宏老师出现不同程度的高原反应,吸氧、高原安、散利痛都无济于事。藏族孩子们开始“各显神通”,帮老师倒开水,帮老师按摩后背,几个女生着急地快要哭出来,一步也不愿离开。48个小时后,八位老师将所有学生全部“移交”到家长手中后,毛丽老师望着蓝得深邃的天空,发了一条朋友圈,“拉萨,我又回来了……”







经过一夜短暂的休息,一大早商汉勇校长就召集大家开会。排课表,查看教室,联系购买水果、点心、牛奶,明确纪律,每个老师各司其职,分头行动起来。经过一天半的休整,九年级学生准时在哈达旅馆集中,开始了最后的高原冲刺。

在动员会上,四位班主任都援引“艰苦不怕辛苦,缺氧不缺精神”的老一辈西藏精神,这既是对学生的期许,更是对自己的鼓励和笃定。四个班级,每科一位课任老师,工作量大,辅导任务重,杨艳华老师连上完两节课回到房间,接上氧气,一句话也没力气说。晚上,为了确保学生能够拥有充足的睡眠,几位老师轮流查看宿舍,一直到十一点半才回到房间结束一天的工作。戴西红老师开玩笑说,“在家里爬个六楼喘都不喘,在这里爬个三楼像是在登珠穆朗玛峰……”





时间一天天过去,孩子们也越来越紧张,这时候老师的工作重心逐渐从课程辅导转变为心理疏导。为了给学生信心,也为了讨个好彩头,毛丽老师和毛正宏老师将充满水乡江南特色的旗袍穿到了雪域高原,寓意“ 旗开得胜”。拉萨虽然是日光城,但是早晚的温度还是很低,学生既心疼又感动,但是更多地是受到鼓舞。扎西卓玛对着两位老师比出“V”字手势,大声说道,“老师,我们get到啦!”




145名藏族孩子身着整齐的毕业西装,以班级为单位自觉排队前往考场,考完后班长整队收齐准考证后统一走出考场。两场考试中间,老师们为学生准备了士力架、巧克力、面包、牛奶,班长领取分发。有条、有礼、有序的常藏传统就像这坚持十屋五年的返藏复习一样赢得了拉萨家长们的好评与赞誉。






中考结束了,也意味着藏族孩子的三年内地西藏班之旅划上了句号。每位进藏辅导老师的脖子上挂满了哈达,学生、家长都留下眼泪,师生相拥离别,哈达旅馆的小院里盛开民族团结之花。(史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