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劝学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积累常用文言词语,了解故事情节。
2、揣摩人物的语言特点,学习规劝的艺术----善劝,培养善纳雅言的品质。
3、了解学习的作用,重视学习,学会学习。
教学重难点
揣摩人物的语言特点,学习规劝的艺术----善劝,培养善纳雅言的品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三国时期,吴国有一员大将名叫吕蒙,英勇善战,因此孙权十分器重,但他却不爱学习,这不今天孙权就来劝说他了,那孙权是如何劝说的,结果又如何呢?让我们一起走进《孙权劝学》去看看吧。(出示课题、作者)
二、初读感知
学习文言文,同学们可能感到有些困难。但“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反复诵读是学习文言文的重要途径。这篇课文同学们做过前端学习,现在,检查一下朗读的情况。
1、出示朗读要求,请同学朗读
达标要求:声音响亮,口齿清楚,读音标准,停顿合理,朗读流畅。
优秀要求:在达标要求的基础上,做到抑扬顿挫,绘声绘色。
2、播放《孙权劝学》的朗读录音,听范读,小声跟读,再请同学们朗读,挑战优秀。
3、全班齐读
三、再读探究
要理解寓言故事,首先必须疏通文意,了解故事的内容。
1.通文意
同学们课前已经对照注释疏通了字词,在自读的基础上,请同学们将在前端学习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小组合作讨论学习。如有不懂的问题可提出来,全班交流,师生共同解决。
2.师检测重点字词。
3.分角色对话表演
读准字音,读出停顿,读懂文意,这是学习古文的基础。而真的要把文章流利地吟诵出来,还要读出语气。对于不同的文章,我们读出语气的方法和途径是不同的,这是一篇写人叙事的文章,要想读出语气,我们就要在人物语言上多下工夫。
请三位同学分角色扮演孙权、吕蒙与鲁肃,一位同学旁白,然后进行对话表演,对话的内容必须为原文的翻译。要注意模仿人物语气,体会说话时人物的心境,演完后学生作点评。
请仔细揣摩文章中人物对话的语气来谈。
(1)卿今涂掌事,不可不学!”(语气坚决果断,神态郑重严肃,既严要求,又充满关心、期望,希望吕蒙能胜大任。语重心长,谆谆告诫。)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耳”(前一句表反问语气,对吕蒙辞学有责备、恼怒之意,后一句则说得语重心长,言辞恳切,足见对吕蒙的关心、爱护。)
(3)“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从自己的切身体会来谈,现身说法,神情激动,语气殷切。)
说明:这番劝言,表现出孙权的善劝。既有严格的要求,又有殷切的期望,
既责备吕蒙的不争、无志,又透出关怀爱护之心,那种庄重而语重心长的神态斑
然可见。
(4)“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既感到十分惊讶,又由衷为吕蒙的进步感到高兴,惊异、赞许之态呼之欲见。)
(5)“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表示感叹语气,并非对鲁肃不满,而是表现出吕蒙对自己才略长进后感到很自豪、自得。)
孙权与吕蒙是君臣关系,孙权谆谆告诫,应读得语重心长;吕蒙、鲁肃皆为同僚,对话则有一种调侃的趣味蕴含其中;鲁肃惊异、赞叹,应读出情不自禁的神态;吕蒙显得自得、自豪,更有一种书中多阅历,胸中有丘壑的自信。
再请一组同学原文对话表演。
四、研读质疑
吕蒙在孙权劝说下“乃始就学”,其才略很快就有惊人的长进而令鲁肃叹服并与之“结友”的佳话,那孙权劝学成功的原因有哪些呢?
孙权提的要求不高,吕蒙可以做到。
孙权现身说法
吕蒙乐于接受他人意见,刻苦勤奋
五、拓展延伸
昔日的吴下阿蒙,在孙权的劝说下发奋努力,让同僚刮目相待,说到这我们不禁想起了方仲永,他从幼年时天资过人到长大后“泯然众人”,如果善于劝学的孙权听说了这个情况,他会怎么劝仲永呢?
庄子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意思是生命有限,学海无涯。而智出学海,希望大家不断地丰富我们的语言宝库,攀登学习的高峰,畅游知识的海洋。 “学习”是一个永恒的话题。
六、布置作业
请同学们课后收集有关于“学习”、“读书”的名言警句。